前言
這篇主要單純分享一下我使用雙系統的一些經驗和感想,因為我現在用的這台筆電就是裝了雙系統,用三個月了。以下都會以雙系統做分享,多系統概念其實是一樣的。
免責聲明:此篇實做會比較少,因為是攸關整台電腦安危的事情,不敢讓你們隨便測試,但如果你們想要單純試試看雙系統體驗的話,強烈建議用虛擬機器軟體來玩。如果想在實體機器裝雙系統請務必慎重考量安裝雙系統的各種議題後再實行。
何謂雙系統
顧名思義,就是在一台電腦上安裝多個作業系統,在電腦啟動的時候會透過開機管理器選擇要使用哪個作業系統,很適合要嘗試不同作業系統但又不敢把原本系統刪掉的時候,或是電腦有多種用途(如:玩遊戲用 Windows,寫程式用 Linux)的時候使用。
目前常見的多系統:
- 多版本 Windows (Windows 10 + Windows 11)
- Windows + Ubuntu
- Mac + Windows
雙系統與虛擬機器(VM)的比較
你可能會想說有不同作業系統的需求用 VM 就好了阿,但是 VM 因為是在實體虛擬一個電腦出來,因此會和直接跑作業系統有些許差異。
雙系統相對 VM 的好處
- 使用較少的 CPU 和記憶體資源
- 因為是直接跑作業系統,相較於 VM 必須跑主系統和虛擬系統,所佔的資源會比較少一點
- 可以完整使用硬體效能不受限制
- VM 內的硬體因為是虛擬出來的,除非是把硬體直接轉送到 VM 內直接存取,在虛擬機內的效能會受到一些限制,尤其是 GPU 方面,對 GPU 要求高的事情還是用實體作業系統比較好。
雙系統相對 VM 的痛點與風險
- 無法同時使用多個作業系統
- 由於是在開機的時候選擇作業系統,因此無法同時執行兩個作業系統,而 VM 因為是跑在主作業系統上面,因此可以同時使用主作業系統與虛擬作業系統
- 操作不當有搞壞整台電腦系統的風險
- 安裝過程是直接對電腦硬碟下手,如果在操作時出了點差錯,可能導致無法開機甚至整個硬碟資料不小心被刪掉。
- 空間分配較沒有彈性
- 因為是在硬碟上分割磁區安裝,如果想要擴充空間會需要做實體資料搬移,比較不容易。
我現在使用的雙系統

我現在使用的這台筆電,是 Windows 10 + KUbuntu 的雙系統,用了三個月,整體體驗還算是好的,只是我覺得我當初只切 40 GB 出來有點不太夠。
我以前在電腦上裝過的雙系統
- Windows 10 + KUbuntu (現在)
- Windows 10 + Windows 11 (Beta)
- Windows 7 + Windows 8.1
- Windows vista + Ubuntu (Wubi)
Wubi – 曾經的 Ubuntu + Windows 雙系統

Wubi 全名 Windows-based Ubuntu Installer ,是以前在 Ubuntu 出現過的安裝模式,讓你在 Windows 上透過和安裝普通應用程式一樣的方式安裝 Ubuntu 到電腦上,而且是將資料直接寫到 NTFS 硬碟上而不是分割磁區,並且使用 Windows 的開機管理程式做選擇,我個人認為這是個很棒的發明(?)。然而在 12.04 版後被移除了,可能是因為這種方式的錯誤率較高。
參考資料:
雖然原本的 Wubi 停止更新了,由於是開源軟體,現在仍有社群 fork 了一份出來在維護,並支援現今的 UEFI 架構。現在最新的測試版甚至支援了 Ubuntu 22.04 ,雖然我現在還沒在虛擬機上成功過,但還是個值得一試的工具。
淺談開機管理程式
說到雙系統肯定要談一下決定作業系統去向的開機管理程式,當然這些開機管理程式不管你是不是雙系統都是存在的,因為他的任務就是載入作業系統,但因為只有一個系統,預設不會顯示選擇器。
以下以電腦上常見的開機管理程式做介紹。
Windows – Windows Boot Manager

從 WinVista 開始就一直用到現在的 Windows 開機管理程式,用於載入 Windows 作業系統,以前是可以設定載入非 Windows 的作業系統,但受 UEFI 的限制,讓設定變得比較複雜。

Windows Boot Manager 的開機流程
除了載入作業系統,也提供一系列的進階工具可以使用